近日,北京科技大學賀振宇教授研究團隊在溫嶺長嶼硐天發現炭化木地質遺跡。這些炭化木零星分布在長嶼硐天的角礫凝灰巖中,直徑一般1~5厘米,個別可見直徑超過10厘米,長度一般數厘米或幾十厘米。

花居硐的炭化木照片

凌霄硐的炭化木照片

觀夕硐炭化木照片

凈明硐雕塑上的炭化木照片
研究團隊在高分辨掃描電鏡下放大2400倍觀察了其顯微結構,確認目前發現的炭化木為松柏類植物貝殼杉木屬(南洋杉型植物),并提出晚白堊世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可能為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環境,并發育有地形高聳的海岸山脈。
顯微鏡下清晰的樹木生長輪
(放大25倍)

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放大2400倍)

這是首次在中國東南沿海白堊紀火山巖中發現保存完好的炭化木化石,長嶼硐天的長期采石活動為炭化木的揭露和發現提供了獨特條件。這一研究和發現為揭示中國東南沿海白堊紀的古環境和古氣候,以及巨量火山噴發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提供了重要依據。


科普時間
白堊紀(英語:Cretaceous 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個紀,開始于1.45億年前,結束于6600萬年前,歷經79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
白堊紀時期,大陸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干旱。白堊紀也是最大的恐龍出現時期,許多新的恐龍種類開始出現,恐龍仍然統治著陸地,翼龍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統治著淺海。最早的蛇類、蛾、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也出現了。被子植物也出現于此時期。(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來源:溫嶺發布
|